发布时间:2020-03-23 09:02查看人数:2052来源:
赵益平,《美国室内》《莱斯》杂志封面人物;连续五届中国最具权威室内设计大赛金奖得主;《2017中国室内设计师TOP100榜单》标杆性人物;中国室内设计十大杰出青年。
凤凰湖南:赵老师,咱们现在国内的一些大宅的设计这个大环境是怎么样的?
赵益平导师:对于国内的大宅来说可能很多人比较乐观,但就我而言,深耕这么多年之后发现并不是很乐观。只是一种迭代的表现,这里面有几个原因,第一个原因是中国庞大的家装市场,在前十年或者前二十年,主要是解决了刚需。拉动了一大帮知名的家装公司,因为业绩量很大。之后随着市场的变化,特别是精装房的推出,市场开始萎缩。但这些体制公司必须要继续保持业绩量,就成立了大宅去服务高端客户,但说实话,水平有多高呢我保留意见。第二个是目前人居的迭代,以前有人讲中国有个传统思想叫做三宅一生,不是我们知道的那个服装品牌。而是从最开始的蜗居,到打拼事业的刚需,有孩子成家,到最后改善。开始需要有更多的功能和空间,这其实是一个生活品质的提升。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市场上就形成了很多这样的客群。但对于服务于大宅的这些人来说,应该是一个早期的阶段。这种早期就有点像中国刚刚兴起家装的那个年代。其实各个方面都不是很健全,包括设计师的思考、施工的管理、用材的品质对接、对美学的认知、对功能的理解都还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。只是从一个阶段到了另个阶段来了,真正能提炼出来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。虽然北上广深一线城市,也确实是出了很多有品质、有见地、有学识的甲方。他们开始梳理自己的生活、审美、功能,非常的井井有条。但就普遍印象来说,目前大部分大宅还只是解决了一个表面的东西。
凤凰湖南:您认为生活习惯和家居设计有何关系?
赵益平导师:其实我们现在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,生活习惯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,这种变化就直接影响到家居的变化。比如现在在外面下馆子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,而在家里做一顿饭反倒变成了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事情。我们怎么样让大宅的甲方感受到仪式感的温情与存在,这其实是家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。比方说我总结一点,一个标准的三口之家或者五口之家。如果是事业比较出众的这么一个家庭,男主人在当代社会应该是很忙的。他们的孩子也是很忙的,各种课各种名校各种补习各种社交活动都是安排得满满的。然后他的母亲要么也是个事业有成型要么就是陪伴型,所以这个家庭在家里面好好的吃顿饭的功夫不一定是很多的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认为要把厨房的文化来做一个提升,而不是很被动的在里面做个饭然后赶紧吃。因为吃饭的过程是很短的,大概也就是半个小时结束,但是做饭的时间是很长的。所以我们作为设计师应该主动的提炼一些餐厅的文化给到甲方,如果我们不这样规划,甲方就一直都是从前的生活方式。也就是说作为设计师,我们应该要读懂生活迭代的变化,我们也要去解读什么是优质的生活。
凤凰湖南:您目前有在关注空间设计的方向或者课题吗?
赵益平导师:其实我刚刚说的里面就有提到功能美学,我觉得未来是会以这个为重点方向来发展的。我觉得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一些作品来说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表象,是一种“存在的样子”,也就是照片。这个家对于业主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式,设计当中产生的细节环节,照片是体现不出来的。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媒体推广出来的一张图片,图片好不好看,这个我们知道。但是这张图片适不适合这个业主的家,它有没有把这个业主的生活特质、工作特质、家人的特质甚至每一周七天发生的过程有没有体现出来,我们不得而知。
凤凰湖南:所以您会怎么去梳理业主相关的信息?
赵益平导师:概念上来说我们梳理的是应该归类于什么样的品质,这是大方向的问题。因为每个业主的状态是不一样,比方说工作型、享受型、度假型等等,先分个大类。然后再是对这个房子的看法进行梳理,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房子,可能会说环境好、方便之类的。最后就要开始梳理他的生活状态,因为有了前两条的基础背景,那么在这个空间当中,一定要基于这些条件来思考。比方说这里有个豪宅,这也是个学区房,那我们就要提前意识到这一块,不然他不会住这里来。如果是为了江景,我们就要围绕着江景如何让他们的生活发生变化,一层一层往下分析。
凤凰湖南:赵老师您作为潇湘设计书院的导师,您有没有什么建议给我们这些年轻的设计师?
赵益平导师:我觉得现在的年轻的设计师和以前的有很大的不一样了,第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是“我敢”。我昨天晚上去看了《哪吒》,他们这帮年轻的设计师真的就像哪吒一样,我命由我不由天。我见了太多这样的年轻设计师,他们的学习的精神和素养比以前高很多,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、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强很多。但是有一点,年轻的设计师有冲劲当然是好事,反倒是更加需要更多对于生活细致的沉淀。这是现在年轻设计师缺乏的,阅历是一个解决问题可以用很多很高明的方法,而观察细节我觉得是一个设计师的本能。不应该只是一个大框架大概念,应该学会往后看。学会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找到这一次我们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,实现了你的问题是没错,但也要回头想想是真正的解决了谁的问题。